这是描述信息
资讯分类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管分会八届二次会员大会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

  2023年5月15—17日,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管分会八届二次会员大会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本次大会主题是“高引领 新追求 共发展”,会议由中国钢结构协会主办,宝钢股份钢管条钢事业部承办,上海钢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协办。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毅等领导出席会议,来自钢管分会会员企业代表和个人会员共130余人参加了会议。   5月15日晚8点,钢管分会八届三次理事会议召开,会议由郑贵英理事长主持,分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到会,顾问、副秘书长及有关人员列席会议。会议通过了宝钢股份钢管条钢事业部副总经理兼内蒙古包钢钢管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建国接替马俊成任钢管分会副理事长的议案,以及内蒙古包钢番禺珠江钢管、上海钢联有关的担任分会秘书长的变更;通过了河北宝龙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的入会申请;通过了无锡西姆莱斯等11家企业由于停产、转产、长期未交纳会费等原因提出退会的申请;决定八届四次理事长工作会议在2023年11月在珠海召开,由番禺珠江钢管承办。   16日上午9点,钢管分会八届二次会员大会正式召开,郑贵英、秘书长张俊鹏分别主持了上、下午会议。大会首先由薛建国代表承办方向大会致欢迎词,刘毅代表总会作了讲话。 薛建国(左) 刘毅(右)   随后郑贵英作了主题“高引领 新追求 练内功 全面推进钢管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中国钢管行业在2022年的运行情况,对2022年以来会员企业取得的主要成绩做出总结,并针对2023年第一季度行业运行情况进行预测,提出了下半年钢管行业的重点工作与发展方向。   郑贵英   张俊鹏代表秘书处作了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国际形势复杂严峻的情况下,钢管分会跟紧行业形势,以会员企业、为企业搞好服务为宗旨,在提高行业自律、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工作。此外,报告还公布了2022年分会的收支情况以及2023年的工作计划。 张俊鹏   会议还邀请了嘉宾作报告。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郑玉春作了《钢铁行业形势报告》,中国宝武技术总监、世界钢协LCA专委会主席刘颖昊作了《双碳背景下的绿色低碳钢铁》的报告,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吴耀华作了《钢管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拓展和性能提升》的报告,上海钢联副经理、资讯编辑陈凯榆作了《钢管市场形势分析与展望》的报告,宝钢股份智慧制造管理高级经理沈立明作了《宝钢智能制造与数字化发展》的报告,中国钢结构协会钢管分会高级顾问、中国金属学会轧钢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成海涛作了《聚焦我国钢管发展的新动向》的报告,以及其他嘉宾的共7篇主题报告。 郑玉春(左)刘颖昊(右) 吴耀华(左)陈凯榆(右) 沈立明(左)成海涛(右)   17日上午,与会议代表集体乘坐大巴来到烟台鲁宝钢管有限责任公司对设备、生产线进行了参观。
点击查看更多
05
2023-05

世界钢协行业分析部部长巴里斯:“大趋势”将给下游用钢需求带来哪些影响?

发布时间: : 2023-05--05
   “未来几十年内,‘大趋势’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城市化、技术进步和气候变化是典型的‘大趋势’,预计将重塑全球钢铁工业的未来。”近日,世界钢铁协会行业分析部部长巴里斯·奇夫特奇(Baris ÇiftÇi)发布钢铁博客,针对“大趋势”对下游钢铁需求所产生的影响做出简要分析。   2021年2月份,世界钢铁协会成立了“‘大趋势’评估专家组”(Megatrends Evaluation Expert Group),旨在深入了解“大趋势”这一概念,并探究“大趋势”将如何重塑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以及全球钢铁工业的未来。“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大趋势’应该满足3个条件:长期性、广泛性、具有重大影响。这表示一个‘大趋势’应该至少持续几十年的时间,并且应该推动产生了某些全球性根本变化。”巴里斯表示,“‘大趋势’评估专家组”探讨了影响全球钢铁工业发展的5个“大趋势”:一是人口和社会变化,特别是持续的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以及全球中产阶级群体的扩大;二是城市化,城市化是当今世界性潮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是与环境相关的“大趋势”,尤其是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大趋势”;四是地缘政治,其主要特征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减速甚至倒退,相关影响力正在由发达经济体向发展中经济体转移;五是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始终是全球历史发展历程中主要的变革力量之一,得益于当代社会更强的数据存储与处理能力,技术进步对于社会发展的颠覆性影响力也在大大增强。   可持续性成为新的“大趋势”   巴里斯表示,世界主要经济体已经意识到朝着绿色化、智能化加速转型的重要性,也为此积极制订新的发展愿景和治理战略,并先后发布了越来越详细的绿色发展路线图,主张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恢复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污染。例如,欧洲绿色协议、美国基础设施计划等。这些都可以表明可持续性是新的“大趋势”,要求钢铁行业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等的能力。   “世界主要经济体致力于提高生产力、创造就业机会,并力争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较快进展。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逐渐加大对清洁能源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鼓励电动汽车和半导体等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部门积极发布相关行动计划,以确保全球战略性、关键性材料稳定供应。”巴里斯说,“此外,相关资料显示,2020年,Z世代(通常指1995年—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劳动力人群仅占全球劳动力的6%左右,但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扩大至30%以上。到2030年,Z世代和千禧一代劳动力的总占比预计达到75%左右。这表明新一代年轻劳动力在社会中的作用将在整个21世纪20年代迅速变大,同时消费者偏好的代际变化可能会促成商品和服务、生产和消费的根本性变化,例如从私有制向共享经济(共享单车、拼车、合租公寓)的持续转变,以及从线性生产模式向更循环的生产模式转变。”   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压力加大   巴里斯表示,建筑行业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之一,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可持续发展压力。   “随着可持续发展压力加大,我们相信建筑行业会加快施工过程的数字化步伐。虽然预制组件和模块化结构将在建筑市场中呈现使用量增加的趋势,但是预计预制组件和模块化建筑将继续在整个市场中占据很小的份额。我们不能断定钢筋混凝土施工多层住宅楼会失去其在建筑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巴里斯表示,钢铁和水泥仍将是建筑行业的主要材料,木材和其他新产品,例如由废弃物制成的砖块等,可能占据一些市场份额。然而,建筑行业需要高容量、低成本、高性能的材料,钢铁和水泥可以满足上述要求,包括木材在内的其他所有建筑材料都会受到严重的体积、成本或性能限制。   巴里斯预计,建筑行业未来材料需求变化将主要围绕“低碳”“可回收”“二手”这几个关键词。“我们相信低碳钢铁将成为缓解建筑行业应对可持续发展压力的关建因素之一。关于建筑行业中期钢铁需求的相关研究成果表明,在未来几十年内,基础设施建设活动预计迸发较强活力,建筑行业用钢需求将显著增长。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是钢铁密集型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可以预计未来活跃度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支撑起之后几十年的钢铁需求增长。此外,作为钢铁产品需求量较大且不断增长的用户群体,建筑行业日益增长的低碳产品需求将成为钢铁行业低碳转型的重要推动因素之一。建筑行业施工过程的数字化也将加速钢铁行业及其产品的数字化进程,最终实现整个钢铁价值链的数字化。同时,日益增长的圆形和柔性化建筑设计需求,将促进钢铁行业不断创新产品解决方案,优化产品的耐久性和可回收性等。   汽车行业转型向“钢需”增长传导压力   巴里斯指出,汽车行业目前正处于范式转移(即认知模式的改变)的重要节点。汽车行业的范式转移是由3个变革浪潮推动形成的。   “第一波浪潮是向共享移动性的持续过渡。汽车行业正从基于私人车辆的移动(移动即产品)向基于手机叫车和拼车服务的应用程序的移动(移动即服务)转变。目前,这些应用程序的移动服务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并在世界多个重要城市的移动市场中迅速占据重要份额。这反映出前面所提及的几个‘大趋势’对汽车行业的综合影响。第二波浪潮是电动化和以电动汽车技术取代内燃机技术。相关数据统计,2021年,电动汽车在全球轻型汽车销量中的占比达到了8%~9%。在21世纪20年代剩下的时间里,预计监管压力和消费者对电动汽车偏好的代际变化将进一步助推这一浪潮。第三波浪潮是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发展。预计这波浪潮从21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大力推动全球汽车行业及世界各地的移动系统加速智能化转型。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可能会导致车辆设计、车辆乘用需求和制造材料要求出现新变化。”他表示。   全球汽车行业出现巨大变革将对钢铁需求产生什么影响?巴里斯表示,根据IDTechEx(英国的一家知名研究公司)的全球轻型汽车销售预测报告,到2030年,全球轻型汽车销量将从目前的8000万辆左右增加至1亿多辆。预计这一需求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印度等人口众多、机动化率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一个合理的预测,对全球钢铁需求来说是个好兆头。许多行业专家认为,到2030年,电动汽车的销量占比可以达到30%左右。”巴里斯表示。   “影响汽车行业未来钢铁需求的最大因素将是自动驾驶汽车。”他表示,“IDTechEx预计,2030年三级自动驾驶汽车的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左右,四级自动驾驶车辆的销量也将有所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其他行业专家对自动驾驶汽车的销售前景预测呈消极态度。因此,到2030年,自动驾驶汽车销量可能达到的水平是有争议的。尽管如此,大多数专家都认为,‘移动即服务’和自动驾驶汽车将在某个时间段占据全球汽车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巴里斯表示,相关数据显示,随着自动驾驶汽车的普及和大众对私人汽车的需求下降,全球汽车销量预计从21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下降。因此,从21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汽车行业的钢铁需求增长将面临挑战。虽然钢铁仍将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底盘和车身部件的原材料,但是钢铁制造商可能在汽车其他部件用材领域面临激烈竞争。随着第一波浪潮的持续影响,车辆寿命将以里程数而不是年限来衡量。汽车制造材料需要在车辆寿命期限内承受相当大的里程数压力。此外,电动汽车更苛刻的性能要求也将对钢铁产品创新产生积极影响。   “车身轻量化已经向钢铁制造商传导了压力,并将持续一段时间。”巴里斯表示,“各国政府针对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制定的相关法规,以及电池能量密度和制造成本的提高,正促使市场的天平向钢铁材料倾斜。电池包覆材料和其他新型技术所带来的额外成本也将导致汽车制造商的成本压力增加。这将提高钢铁相对于其他替代材料的竞争力。虽然替代材料制造商正在加大相关投资以进一步渗透汽车市场,但是这些替代材料大多会受到严重的成本、体积、安全性或环境影响等因素的限制。我们相信钢铁将保持其在汽车行业的首选材料地位,并保持其在成本方面的绝对领先优势。因此,可以推测,到21世纪30年代中期,汽车行业有着积极的钢铁需求前景,但从21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迅速渗透市场,我们面临的挑战将越来越大。这一挑战包括不断满足汽车行业对低碳材料日益增长的需求。”   “下游行业正在经历快速转型。这提醒我们应该在产品设计和材料要求方面为即将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做好准备。”巴里斯建议,面对一系列变化,全球钢铁工业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研究钢铁用户在设计和材料要求方面的“大趋势”,以及对钢铁产品市场地位的潜在影响;二是继续投资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的解决方案,帮助下游用户积极应对其所面临的挑战;三是投资开发必要的数字化工具,以提升钢铁产品的持续发展潜力;四是注重使用全生命周期评价这一战略工具,以彰显钢铁产品的优异环境性能;五是携手下游用户积极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六是与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材料供应行业建立伙伴关系,以开发全新的高性能多材料解决方案,更好地满足下游用户不断变化的用材需求;七是与新的市场主体建立联系,展示钢铁在帮助其应对关键挑战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优势。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28
2023-04

助产业链融合 促高质量发展——第三届中国钢铁三新展洽会侧记

发布时间: : 2023-04--28
  “在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正通过技术革新,加快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升级和能效极致行动两大工程,夯实产业基础,解决产业共性问题。在此过程中,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发展、协同创新、合作共赢打造中国制造绿色低碳产业链共促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产业学研用各个领域的优势,联合攻关,解决卡脖子的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这是在2023年4月26—28日在山东省日照市召开,并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冶金行业国际合作中心、北京国联视讯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钢铁产业链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展洽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黄导的讲话要点。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魏景林、日照市委副书记王新生、山东省钢铁行业协会会长兼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闫秀训、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金光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开幕式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冶金行业国际合作服务中心主任崔丽丽主持。   王新生在致辞中说,钢铁产业是日照的“当家”产业,日照市委、市政府全力推动钢铁产业链式布局、集群发展、蓄能成势,使钢铁成为加快推动日照这座现代化海滨城市精彩蝶变的强大引擎。希望各位企业家能够积极对接洽谈、深化交流合作,寻求合作机会、实现共赢发展。   黄导指出:中国钢铁业正在进行着世界钢铁历史上最严要求、最高标准、最大规模的超低排放改造升级,同时在双碳目标下节能降碳,积极扎实行动,迈向低碳绿色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钢铁行业将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国内钢铁产品供给与需求的动态适配性,保持企业生产经营和钢材市场平稳运行,避免钢材价格大起大落,进一步防范大宗原燃料价格大幅波动给钢铁生产运行造成的压力与风险。协同推进行业低碳绿色发展,持续推进铁矿资源保障工作,进一步提升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推进行业智能制造。在确保绿色制造的前提下,履行保障国民经济的稳定供给的重要使命。   钢铁行业正在突破环境与资源的双重约束,努力统筹资源配置结构与超低排放和低碳工艺的适配性,解决处理好铁矿石、炼焦煤、废钢等主辅原燃料合理配置的产业链供应链战略设计和体系化建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减轻环保压力,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为助力钢铁行业的低碳高质量发展, 实现高效采购、精准供需对接,山东省钢铁行业协会、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及其冶金行业国际合作中心为本届展洽会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相信本届展洽会,将汇聚更多积极力量和更优质的资源,充分展现钢铁产业链迈向低碳绿色发展新征程中的新理念、新战略、新格局、新创造,新贡献。   来自全国各地200多家参展商参展,展品范围 涉及矿山、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板带、棒线、型钢)及深加工等产业链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   据悉,在展会现场已有多位展商预定2024年8月在邯郸召开的2024第四届中国钢铁产业链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展洽会的展位。 图为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会长魏景林(右2)、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黄导(左2)在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冶金行业国际合作服务中心主任崔丽丽(左1)培同下参观展洽会。 图为在第三届中国钢铁产业链三新展洽会开幕式启动仪式上,各路嘉宾合影。 图为第三届中国钢铁产业链三新展洽会主会场外景。 图为在第三届中国钢铁产业链三新展洽会上,展商与观众在展位上交流。 图为在第三届中国钢铁产业链三新展洽会上的巡展嘉宾团与观众交流。 图为在第三届中国钢铁产业链三新展洽会上,展商与观众一齐参加开幕式。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17
2023-04

2023年全国废钢铁应用与电冶金学术会议召开——聚焦“双碳”目标,推进废钢铁应用与电冶金技术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 2023-04--17
2023年全国废钢铁与电冶金学术会议现场。   4月12日—14日,由中国金属学会废钢铁分会、中国金属学会电冶金分会、河北省金属学会、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联合主办,钢铁研究总院、河钢集团石钢公司协办的“2023年全国废钢铁与电冶金学术会议”在河北石家庄召开。与会学者、专家、钢铁企业及相关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等围绕如何利用好废钢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有序发展高炉—转炉长流程和全废钢电炉短流程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废钢铁应用与电冶金技术的新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等在会上作特邀报告。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顾问李文秀、河北省科协副主席汪殿龙和河北省金属学会理事长、河钢集团专家王新东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鹤林,中国金属学会废钢铁分会主任委员、钢铁研究总院教授曾加庆,中国金属学会电冶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朱荣,河北科技大学教授朱立光,东北大学教授姜周华,中国矿业大学教授赵跃民,中国金属学会学术工作部主任丁波,河钢集团副总经理黄永建等参加会议。曾加庆、朱荣、河北省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义、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李晶、钢铁研究总院教授杨勇主持了开幕式和特邀报告。   从会议上获悉,2022年我国废钢铁资源总量超过2.6亿吨,并以每年约2000万吨的速度持续增加。伴随国内持续增加的废钢资源,利用电冶金技术支撑普钢、优钢、特钢的高效生产以及利用特冶技术支撑高端钢铁材料发展,正在面临新形势新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教授王国栋通过线上方式作特邀报告。   “长期预测:当前钢铁生产高峰期导致未来出现废钢高峰期,废钢供给量超过当年需求量,全废钢时代必将到来。”“废钢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是事关我国未来发展的大问题。”“废钢问题必须立即从现在做起。”王国栋通过线上方式作《双碳背景下我国钢铁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时表示,要以EPR文件(即《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为指针,实现废钢有效利用的“四全”和“四化”。必须针对全废钢,从钢铁材料全生命周期、全生产流程、全产业链协同,实现废钢资源的管理、循环和利用,加强全流程生产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标识化、以及废钢拆解回收的机器人化,进行产业的重构和经营模式创新,以解决我国钢铁行业与制造业共同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等重大问题。 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在会上作特邀报告。   王新江从中国钢铁工业及电炉炼钢现状、电炉炼钢主流炉型和技术经济指标、电炉炼钢的优势、电炉炼钢待解决的问题、有序发展电炉短流程建议等5个方面,作《有序发展电炉短流程 促进钢铁工业低碳转型》报告。他提出有序发展电炉短流程5点建议:一是优化钢铁布局,区别鼓励短流程工艺;二是政策支持行业进行零碳电炉炼钢探索;三是政策鼓励电炉进行全废钢冶炼;四是鼓励开发原创电炉技术及设备;五是尽快研制开发电炉生产过程控制软件。 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顾问李文秀致辞。   李文秀在致辞时说,四家单位“强强联合”主办本次学术会议,搭建了良好学习交流平台,充分彰显了在废钢铁应用、电冶金技术等领域积累的浓厚学术氛围和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气象。希望大家加强学习、加强交流,共同推动废钢电炉流程发展,推动钢铁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 河北省科协副主席汪殿龙致辞。   汪殿龙在致辞时说,本次学术交流大会,是河北省钢铁行业创新发展的一次高水平科技盛会,特别是对河北省科协学会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河北省是钢铁大省,要抢抓机遇,努力提高钢铁产业特别是废钢利用和电冶金技术的科技创新水平,为构建我国废钢铁产业“一体化”和电冶金发展新格局做出贡献。 河北省金属学会理事长、河钢集团专家王新东致辞。   “电炉短流程比例的提升,一方面可大量减少传统长流程冶炼‘三废’的产生,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我国对铁矿石的依赖程度。”王新东在致辞时说,有序发展废钢电炉短流程,是当前钢铁行业能源结构及工艺结构优化转型,实现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任务,更是我们钢铁人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推动我国钢铁工业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义不容辞的责任。   致辞中,王新东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河钢集团绿色转型经验。近年来,河钢集团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在国内率先探索和实践绿色转型,成为国内首家实现铁前工序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示范性推动了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标准的实施;行业率先发布“低碳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建成钢铁行业首个固定式加氢示范站、全国首条氢能重卡运输线、全球首例焦炉煤气“零重整”氢冶金示范工程;积极推动长流程向短流程变革,按照4A级旅游景区标准设计和建设石钢新区,打造出国际领先的新一代全废钢电炉短流程特钢厂典范。   本次学术会议安排了废钢、固废、特冶、品种分会场和电弧炉炼钢分会场交流。来自钢铁企业、高等院校、废钢分类分拣技术研发企业以及废钢加工预处理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近200名代表参会。会议还安排了赴河钢集团石钢公司现场参观调研。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03
2023-04

第五届中国行业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京召开

发布时间: : 2023-04--03
  3月31日,由中国行业报协会主办,中国行业报协会融媒体中心和北京中地数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以“数智新时代,融通新传播”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国行业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在京召开。中国记协副主席刘正荣,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百新,中国行业报协会会长张超文,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殷陆君,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李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蔚华以及百余家行业媒体社长、总编辑、新媒体负责人等共计300余人参加此次论坛。 论坛现场   张超文会长在致辞中,首先对现场出席论坛的领导、来宾、线上观看直播的朋友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感谢,并围绕本届论坛的筹备情况、中国行业报协会的重点工作、行业媒体近年来的发展成效等作了重点阐述。他表示,第五届中国行业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将深度解读中央政策、解析媒体传播新业态,针对行业媒体在“数智”时代发展的难点痛点,与大家一起深入交流探讨,助力深度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各行业媒体面对新时代课题,筑牢行业宣传主阵地,全面挺进融合发展主战场,并取得显著成效;协会接下来将进一步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团结行业媒体,不断深化交流合作,扩大主流舆论影响力版图,并继续发挥好“产业报行业报之家”的作用,承担起时代发展重任,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积极助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推动行业媒体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 中国行业报协会会长张超文致辞   张百新书记在视频致辞中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出此次论坛是全国行业性媒体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对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更好履行新闻舆论工作使命任务具有积极意义和现实价值,并就如何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要提升政治站位,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二是要增强历史自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三是要抓住发展机遇,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最后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新闻战线面临的难得发展机遇。媒体融合要行稳致远,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双加强”,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要求见诸行动、收到成效。 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百新视频致辞   刘正荣副主席在讲话中,强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并对行业媒体融合发展的具体做法提出四个观点:一、办出内容特色是关键。行业媒体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搞清楚行业的新需求、新期盼,通过高质量融合发展,为行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专业化信息服务。二、利用好社会化技术服务是有效途径。要认真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对信息传播带来的影响,通过加强对外合作,努力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三、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媒体要立足自身定位,紧紧围绕主业,着眼长远发展。四、进一步解决好体制机制问题。要牢固树立一体化整体推进理念,对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业务流程等进行全面调整完善。最后,刘正荣副主席对我国行业媒体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表达了信心与期望。 中国记协副主席刘正荣作重要讲话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李俊,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编辑王树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蔚华,河北利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丹丹分别以“在数字化转型的春天里一马当先”、“英大传媒集团数字报探索与实践”、“热情拥抱数智新时代,开拓行业报运营新模式”、“聚‘数’而为,智‘绘’生活——利祥地产,与时代共美好”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任、党委书记李俊发表主旨演讲 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编辑王树民发表主旨演讲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蔚华发表主旨演讲 河北利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丹丹发表主旨演讲   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张守增,中国石油报社副社长罗良才,南方电网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雷树华,360集团智能产品高级总监周翔,北京思拓合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钟胜辉,分别围绕“技术赋能+理念赋能,探索数智融媒发展新实践”、“构建新格局 打造新传媒——中国石油报社媒体深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机制改革驱动,数字转型赋能——构建新型央企全媒体传播体系探索与实践”、“数字视听内容安全探讨”、“行业媒体客户端视频化升级创新”等话题进行了主题演讲。   大家针对为什么要发展数字化、“数智时代”涌现出怎样的新技术、媒体如何保证内容安全,以及如何解决其在发展中遇到的其他难点痛点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通过谈观点传经验,分享心得体会,探讨转型升级方向,力求不断完善行业媒体新型作业模式,探索深度融合之道。这对媒体、企业进一步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通过“内容+技术”双轮驱动进行产业赋能,提升业务能力与素养,生产出高质量内容,以实现深度融合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深有感触,受益匪浅。 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张守增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石油报社副社长罗良才发表主题演讲 南方电网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雷树华发表主题演讲 360集团智能产品高级总监周翔发表主题演讲 北京思拓合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钟胜辉发表主题演讲   针对各大行业媒体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积极拥抱变化、突破发展局限、充分整合资源优势实现传播效益最大化等问题,论坛特别邀请健康报社有限公司总编辑孙伟,新华社经济参考报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王恒涛,《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社长林晓莺,中国水利报副社长马加,中国教育报副总编辑蔡继乐,中国警察网总裁、总编辑关清,以及36氪合伙人兼副总裁李政等作为对话嘉宾,围绕“数智时代下行业媒体深度融合路径与趋势”这一主题,从各家媒体在实际工作中秉持的观点以及一些经验做法等方面出发展开深入交流与讨论。主题沙龙由国声智库高级研究员邹佩主持。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现场气氛热烈,将此次论坛推向高潮。 主题沙龙现场   论坛还举行了“2022年度中国行业媒体新媒体影响力TOP10”、“首届中国行业媒体融合发展创新案例”、“中国行业报协会融媒体平台先进联络员”等项目的表彰仪式,鼓励行业媒体、企业以及新闻工作者提升业务能力,坚持原创为本,运用科技手段打造优质内容、塑造精品品牌,进一步引导推动其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其中,“2022年度中国行业媒体新媒体影响力TOP10”入选单位有:人民公安报社、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健康报社有限公司、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知识产权报社、中国税务报社、中国应急管理报社、中国石油报社。 刘正荣副主席、张超文会长与入选单位合影   “首届中国行业媒体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分为5大类,共50件案例入选,分别为:体系建设类8件;行业服务类6件;技术应用类4件;新媒体账号类9件;内容作品类23件。这是中国行业报协会组织的首届面向行业媒体的融合发展案例征集活动。为积极推动行业媒体在“数智”时代进行体制机制、思政担当、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全面部署主流舆论生态,打造以主流媒体为核心的全新媒体矩阵,协会从多维度进行征集遴选,总结推广行业媒体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做法与新经验,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体系建设类”创新案例表彰现场 “行业服务类”创新案例表彰现场 “技术应用类”创新案例表彰现场 “新媒体账号类”创新案例表彰现场 “内容作品类”创新案例表彰现场 “内容作品类”创新案例表彰现场   值得关注的是,论坛以“线下会议+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新华社现场云、经济参考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中国石油报、中国市场监管报、中国税务报、中国知识产权报、健康报、消费日报、人民法院报、中国环境报、中华合作时报、南方电网、中国移民管理报、中国民航报、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应急管理报、中华工商时报、英大传媒、新华社中国搜索、中国科技新闻网等20余家媒体对活动做全程的转播支持,助力实现论坛的全网实时传播。同时,“行业报协”视频号设置了数万元大奖的直播抽奖活动,论坛当天,近15万人次进入直播间进行线上观看并参与抽奖互动。   本次论坛由河北利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冠名,陕西杜康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网络冠名,并对直播抽奖活动做全程支持;360集团、北京思拓合众、36氪、北京金晨曦、北京丰景源日化、碧桂园、科旭威尔、北京华素健康、稻香村、南山集团、河南君之果农业、贵州利丰酒业、广电云等企业单位对论坛的成功举办提供大力支持。   据悉,中国行业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自2016年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如今已成为备受业内及社会各界关注的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的传媒行业品牌盛会。   出席本次论坛的领导及嘉宾还有:中国行业报协会副会长曹疆,中国行业报协会副会长、人民公安报社社长、总编辑孙福会,中国行业报协会副会长、健康报社有限公司社长、党委书记邓海华,中国行业报协会名誉副会长陈国栋,中国行业报协会秘书长化中强,中国行业报协会监事长、中国铁道建筑报社社长、总编辑王利,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党委书记夏荣明,中国行业报协会副秘书长李敏康、朱胤元、候圣华等。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20
2023-03

谁将引领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 2023-03--20
  宏观巨变必有坚实的微观基础,行业高质量发展必有龙头企业突破、蝶变、脱颖而出,而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必有优秀、卓越的管理者(层)引领。   2015年以来,中国钢铁又经历了一轮周期。2015年钢铁“寒冬”,钢价持续下跌,一度跌破2000元/吨,全行业、全产业链巨亏,一大批钢企陷入经营难以为继的状态。2016年,行业恢复性增长,实现整体盈利。2017年—2021年行业持续高盈利。2022年,行业再陷微利。   但不同于2015年的信心坍塌、前途迷茫,依托于整体健康的资产负债表、稳健的经营现金流、更大的供给弹性、更好的竞争格局,2022年中国钢铁既正视眼前的经营挑战,也在原料端解决“卡脖子”问题、供给端更好地发展“专精特新”产品、生产端更绿色低碳以及行业格局持续优化等中长期发展问题上持续发力。   无疑,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中国钢铁业的发展是高质量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机遇、2012年—2015年行业低迷期累积的自发变革压力和2016年以来中国经济的需求韧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但这些并不能保证高质量发展必然出现。全行业整体进步,尤其是龙头企业的突破、蝶变、脱颖而出,才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落地的关键。   从3个典型案例   看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   过去几年,钢铁业龙头企业带头突破的案例很多。如中信特钢在特钢领域不断做强做大,完成整体上市;鞍钢整体走出困境,鞍本重组成功落地;久立特材、永兴材料等一批江浙民营钢铁集群在“专精特新”领域持续深耕,有所突破;青山集团更是依托“RKEF镍铁冶炼工艺+印尼镍资源布局”引领全球不锈钢发展并进入新能源领域;德龙钢铁重组渤钢;建龙集团不断扩张;方大系在谋求钢铁行业整合机会外,整合了海航集团;等等。以下3个案例可以作为典型重点分析。   中国宝武:兼并重组的引领者。中国宝武一直是行业龙头,历任领导均对行业做出过贡献。陈德荣自2014年8月起任宝钢集团总经理,2018年6月起任宝武集团董事长,他和中国宝武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如“钢铁+互联网”、国企国资改革(中国宝武是首批转正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之一)、积极布局铁矿石领域等,但笔者认为最杰出的成绩仍是对行业兼并重组的贡献。   长期以来,行业集中度低是中国钢铁业的顽疾,直接导致竞争格局不佳。2017年,钢铁行业已出现高盈利。按常理来说,高盈利时期,很少有企业愿意被收购,即便收购成功,收购方也需要支付很高对价,因而景气高点的成功收购案例并不多见。这也是过去几年,民营钢企兼并重组案例不多的重要原因。   假设2022年竞争格局仍与2017年类似,面对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2017年的钢铁行业表现恐怕连微利都难以做到。2017年—2021年是行业高盈利叠加供给侧改革红利的5年,是重要的战略时间窗口。若是在这5年内,行业格局和集中度没有积极变化,行业格局重回标准周期模式,大概率会呈现2012年—2015年的阵痛。   在行业处于战略机遇期但市场化推动兼并重组并不顺畅的时间窗口,中国宝武另辟蹊径,2019年和安徽省达成协议兼并马钢集团,2020年和山西省达成协议兼并太钢集团。这两起重组引导重塑了各方对钢铁业兼并重组的看法。   马钢和太钢均是规模较大、资产负债表健康、盈利较好、产品有特色、技术研发实力较强的地方国企。从市场化角度出发,很难想象他们会成为被并购对象。尤其是太钢,在煤炭独大的山西省,太钢是难得的制造业名片。收购太钢后,中国宝武兼并地方优质钢铁国企的现实可能性已很少被质疑。   中国宝武从兼并优质地方国有钢企开始的路径,打破了行业战略机遇期市场化兼并重组不顺畅的僵局,增强了各方对钢铁业兼并重组的认知和信心。这种认知和信心上的变化又推动了更多的兼并重组出现,如鞍本重组,对市场化兼并重组也有潜在助力。中国宝武探索的这条路径就是行业兼并重组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的微观基础。   华菱钢铁:全面质的飞跃。华菱钢铁及母公司湖南钢铁集团(原为华菱集团,2022年2月21日更名为现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发生全面质的飞跃的钢企代表之一。   华菱钢铁2015年资产规模约765亿元,负债率为86.05%,净利润为-40.2亿元;2016年净利润为-15.5亿元。可以看到,2015年和2016年,华菱钢铁处境非常艰难甚至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然而,2021年,华菱钢铁资产规模约1066亿元,负债率降至52.88%,净利润104.68亿元。再看过程,2017年—2021年连续5年高盈利,合计实现净利润379.84亿元。在盈利大幅下滑的2022年,其前3个季度依旧实现58.65亿元的净利润。   湖南钢铁集团2015年资产规模约1167亿元,负债率为86.56%,净利润为-39.5亿元;2021年资产规模约1372亿元,负债率降至51.93%,净利润为131.97亿元。2017年—2021年亦连续5年高盈利,合计实现净利润400.52亿元。   华菱钢铁及母公司湖南钢铁集团均在财务上实现了资产负债表修复。总资产超过千亿元的产业类企业实现资产负债表修复的案例并不多见。除了内生高盈利外,华菱钢铁也积极谋求权益融资。华菱钢铁通过定增实现了母公司部分“债转股”的转股退出,并通过可转债转股和可交换债转股将约60亿元的债务融资转为权益。   资产负债表修复之外,华菱钢铁的产品竞争力和内部激励机制也均有着质的提升。中厚板和钢管等传统优势品种盈利能力显著增强,重点发展的汽车板业务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电工钢布局也初具规模。   2017年之前的华菱钢铁业绩在钢铁行业内并无特别的靓丽之处;2017年之后,持续高盈利且盈利能力明显强于行业平均水平。2022年虽盈利与行业同步下降,但降幅小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开始变革到出成绩需要时间,大型钢企更是需要时间,这些成绩主要得益于曹慧泉、曹志强等几任领导人的高水平表现。   三钢闽光:从“黑马”到“白马”。三钢闽光及母公司三钢集团是福建省属钢铁国企。福建并不是钢铁重镇,三钢规模在地方钢铁国企排名并不靠前,产品结构以建材和普通中厚板为主,属于典型的普通钢企。2015年,三钢闽光资产规模约71亿元,负债率为76.85%,净利润为-9.29亿元;但2016年便实现净利润9.27亿元,借助连续两次定增资产规模增加至约126亿元,负债率降至41.97%,成为钢铁业的一匹“黑马”。   2017年和2018年,三钢闽光更是突飞猛进,分别实现净利润57.43亿元和65.17亿元;2018年资产规模上升至282.18亿元,负债率降至34.75%,从“黑马”进一步升级为众多钢厂对标学习的“白马”。   2021年末,三钢闽光资产规模为约460亿元,负债率为49.33%。资产规模的增加与收购集团资产及更新升级装备有关。三钢闽光成功地利用较好的经营形势大幅提升集团的资产证券化率,推进产能优化布局和设备更新升级,弥补短板,长期发展动能显著增强。黎立璋长期在三钢工作,2015年至今一直是三钢闽光和三钢集团的董事长,是这些发展的推动者。   新形势新挑战仍需引领者担当有为   2022年,钢铁业盈利大幅下滑。从短周期看,是因为疫情管控和房地产业大幅下行导致需求收缩所致。2023年,随着疫情常态化管控及房地产市场有望筑底恢复,钢材需求也有望恢复,叠加较好的供给结构,行业盈利有望实现有力度的反弹。   但从更长时间维度看,2017年—2021年维持行业持续高盈利的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供给侧政策红利,2012年—2015年市场累积的自发变革压力,2016年—2021年的需求韧性,这三股力量均有变化。   自2015年以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直是我国的经济政策主线。但不同于2016年—2018年,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间钢铁业都很难成为政策重点。   自发变革压力的红利也在两方面发生变化。一是持续高盈利,生存压力骤减,行业总量无大增长,以结构变化为主,会减弱谋发展的动力。部分民营钢企大力发展非钢业务或与此有关。二是市场本身是无情的,2012年—2015年压力期的各类挖潜为2017年—2021年带来超额收益,但当这些挖潜成为行业标配后便再难贡献超额收益。2022年部分优秀钢企表现不尽如人意或也反映此点。   对于需求韧性的变化要更加重视。2015年,“中国钢材需求峰值已现”的观点曾非常流行。但随着全球经济走出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低速增长,国内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持续增强,钢材出口(含制造业间接出口)表现不错。2017年—2021年,房地产持续5年每年17亿平方米的销售量,也拉动了国内钢材特别是建筑钢材的需求。相较2015年,2022年中国钢铁体量从8亿吨量级增长至10亿吨量级。2015年的需求峰值论断显然被证伪。   当下房地产重回支柱行业定位,房地产需求基本盘仍然巨大,但高负债、高杠杆和高周转的发展模式已暴露其巨大负面影响和不可持续性。继续走通过刺激房地产拉动内需、消化过剩产能的路,与防范化解房地产风险及更广泛的金融风险显然也是抵触的。通过“房地产+城投”加杠杆的方式来消化经济发展失速或不均衡正转向“房地产+城投”有序化解自身风险,这一变化对需求的潜在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   这次真的需要做好“中国钢铁需求峰值已现”的思想准备。   关于中国宝武探索的兼并重组路径,要肯定其抓住战略机遇期开创了新格局,但这条路径也是有边界约束的。当下的中国宝武已是一家巨型生态性企业,整合出效益才是最终落脚点。针对2022年的经营效益,陈德荣也坦言“规模很大,但效益不高,需要提高内部效率”,中国宝武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探索出有效率的微观基础。今天的中国宝武需要在新环境下,在更多基地和更多品种上进行这种探索。   兼并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比如,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是否一定能带来更好的铁矿石采购条件都存有很大疑问。过度过快的兼并重组乃至持续性高盈利也未必一定有利于行业的持续进步。   整体而言,虽然经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钢铁行业整体实力大幅提升,有了接受挑战的实力和底气,但面对这一轮新形势下的新挑战,中国钢铁产业格局还将继续改变,企业间竞争力差距会更加显性化,龙头企业仍需既快速应变又保持定力,把握好经济周期,继续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上一页
1
2
...
5

联系我们

地       址:济宁经济开发区顺祥路以南、嘉瑞路以西

客服热线:0537-6885678/15166401876

客服邮箱:huayujinshu@163.com

这是描述信息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